積累足夠的知識才能提高創新創造力
發布時間:
2017-11-28
4785
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,抱殘守缺就意味著失敗。只有不斷采用新方法、新技術,不斷地有新發明、新創造,不斷地產生新成果,我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。然而創新也是不易的。每一個新事物要得到人們的理解、肯定與支持,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。
但是,最初的創業者往往很容易被流言蜚語嚇倒。倘若他們沒有敢于堅持的勇氣,能有今天的業績嗎?當然不。因此我們要說,在創新過程中,“敢為天下先”的勇氣是最重要的。固然,我們也需要卓越的 想像力,兢兢業業的精神、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冷靜的頭腦。
于是面對從未有人穿越,而今終于被拋在身后的大西洋,哥倫布能感慨地說:我敢做了,去做了,終于做到了。魯迅先生說:我們要感謝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。
從知識的形態上看,創新不是別的,而是知識的重新組合,任何一種創新都是先把原有的知識從固定的結構中游離出來,然后在全新的組織中產生全新的系統,全新的知識結構。創新意識在內容上總是受制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的。
我國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,國家需要大批創新性人才,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社會的到來,知識更新日新月異,新技術、新發明不斷涌現,新理念、新型專業、新知識、新方法相繼出現,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是教育的要旨。
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,而是激發學生的大腦潛力,要把學生的創新創造力誘導出來。深化教育改革,全面推進素質教育,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。不同年齡和知識梯度的新老教師,必須通過學習,才能轉變教育教學觀念,樹立新的教育觀和師生觀。通過學習,才能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,傳播先進文化,弘揚學術精神,造就創新人才。
啟發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,知識是創新的原料,創新創造在一定意義上是知識的重新組合,擁有足夠量的多維度的知識是創新創造過程所必需。所以,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,必須在學生具備一定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進行,培養學生靈活自主創新性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。
學生應該儲備哪些所需的知識基礎:
1.優化學生的元認知結構,學生運用常識解決問題,是一種以目標為方向的認知過程,具備將原本的認知結構和當下情境的成份進行重新組合,才能達到既定目標。
2.增進陳述型的知識轉化為程序型的知識,程序型知識平常是隱含的,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發掘、總結和提煉。
3.教會學生解題的策略,當代認知理論認為,啟發式解決問題,是根據已知的規律或知識,進行選擇性搜索,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策略。需要教會學生簡化提煉、逆向思考和演澤推理等策略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