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養少兒創造力的方法之保護創造力萌芽
發布時間:
2018-09-14
2745
每個孩子與生俱來都是一個“創意大師”,可無形之中,家長、學校的各種規矩的壓迫,讓我們的“創意大師”慢慢變成一個“凡人”。家長在教育和培養孩子時,如何把握好這個度,才能讓孩子保持和發揮這份“創意”呢?孩子的天份該怎樣挖掘、培養和發揮呢?今天我們先來看看保護創造力萌芽法。
孩子從一出生就對周圍的世界感到好奇,有著對周圍世界去追求和探索的愿望,這些都是創造力萌芽的體現。家長應注意保護孩子的創造力萌芽,保護孩子最原始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,讓孩子的創造性得以持續和發展。
1、多鼓勵孩子去嘗試
孩子從3歲開始,自我意識就會萌芽,對事情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,不斷地去探索周圍的環境,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某些事。他們一些大膽的設想,一些與眾不同的行為,實際上是創造性思維活躍的突出反映,對待孩子的這種表現,我們家長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。
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:家長剛給孩子穿上新衣服,孩子因為玩沙子或玩泥巴把衣服弄臟了,家長就呵斥孩子。這就在無形中扼殺了孩子的嘗試創造能力。衣服臟了可以洗,但嘗試的精神被損害了,孩子就會變得畏縮不前。其實,只要不涉及孩子的安全問題,家長要盡可能地給孩子嘗試的機會。
2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
不少家長是完美主義者,希望自己的孩子是“完美小孩”,難以接受孩子的任何失敗和閃失。其實,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失敗并不是一件壞事情。我們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,讓孩子去受挫折和犯錯誤,有犯錯和修正的機會。我們目前的學制導致一種現象,那就是在學業中不能犯錯,因為成績是現在的家長和老師很看重的東西。而作為一個孩子,本來就應該有犯錯機會,但現實卻制造了一種“你不能犯錯”的壓力,這反而會限制了孩子的成長。正如教育專家尹建莉所說:“一個不犯錯誤的童年是恐怖的,它并非意味著這個孩子未來活得更正確、更美好。也許恰恰相反,由于沒有童年探索的鋪墊,他的認知基礎反而很薄,在未來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力氣去辯識世界、適應生活。很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刻板、無趣和謹小慎微中。”
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孩子在犯錯誤的同時也是在學習。如果一犯錯就批評打壓,孩子就會退縮,變成一個聽話的孩子,唯唯諾諾,沒有了主見,也沒有了創造力。
3、順應孩子的興趣
培養孩子的創造力,重點是培養和保持興趣,而不是技能。興趣和激情是創造力最好的催化劑。許多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科學家并不是最聰明的,但他們有最強烈的理解世界的沖動,也就是說,好奇心和探求問題答案的興趣促使他們成就輝煌。
但興趣也會因人而異,每個孩子都有其不同的天份和能力,家長應該依據孩子的特質提供不同的機會和環境,幫助孩子充分發展興趣和特長,而不是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孩子。比如,一個男孩可能很喜歡給娃娃做衣服,但媽媽覺得這是女孩做的事情,進而對孩子的興趣表現出不屑和反對,甚至責罵,這就很可能扼殺了一個未來的“服裝設計師”。
4、重視孩子的“是什么”和“為什么”
好奇心是人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有興趣,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,它是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動因。好奇心在孩子身上尤甚,其基本表現就是不斷地提出“是什么”和“為什么”的問題。孩子提出的問題千奇百怪,或許這些問題,有時候在閱歷豐富的成年人看來似乎很傻很可笑,但家長也不能表現出厭倦和不耐煩,甚至要求孩子不要再問。我們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他的問題,認真對待孩子。即便是很難回答的問題,也要對其提問表示出關心和興趣。也許孩子提問并不一定就是要一個準確的答案。他們的快樂有時在提問這個過程,在于他的好奇心和所思所想被家長重視,而不是答案本身。
5、解除禁錮孩子的緊箍咒
民主、寬松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形成獨特的個性,表現出創新意識的思維、舉動很重要。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小、需要成年人照顧就把他看成是成年人的依附品,要受成年人的支配。孩子也是一個完整、獨立的個體,應該允許他有自己的世界。比如:允許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,接受孩子對成年人的合理建議,相信孩子們每一次“保證”等等。
除了要解除精神上的禁錮,還要解除身體上的禁錮。現在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多時候都在禁錮孩子的行為,要求孩子“安靜”,但孩子的成長其實需要很多的活動和游戲,這是他們探索世界和認知世界的方式。所以,家長要主動給孩子營造安全的環境,多讓孩子自由跑跳,充分運動,發展孩子的感知覺。而不是出于安全問題考慮,處處限制孩子活動。
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,但太聽話的孩子往往被管得過死,限制過多,缺乏創造力。什么都看著大人的眼色行事,唯唯諾諾,將來注定是個沒出息的孩子。給孩子一點“不聽話度”對提高孩子的創造力是有好處的。
如果家長又想要孩子聽話,又想讓孩子有創造力,怎么辦呢?這就需要家長把握好兩個原則:第一,我們要求孩子行為上要基本聽話,整天打架、罵人、違反規則不行,但思維上可以不太聽話,可以有自己的想法。第二,孩子小時,以聽話為主,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,孩子大了應給一點“不聽話度”,甚至行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。
創造人格中“敢”字很重要,敢想、敢說、敢做才有創造,給孩子一點“不聽話度”就是能提不同意見,敢于實踐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聽話是優點,太聽話是缺點,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“管而不死、活而不亂”。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,讓他們去“淘氣”,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遐想、去活動、去創造。
奇思妙想玩轉發明課程,以科學的形式與方法,解密孩子的創造力基因,激發他們的創新靈感,為他們摘取人生第一件發明;為中考培養科技特長生,為留學移民增添專利加分強項,為高考各重點大學自主招生挖掘創新潛質。
返回列表